首页 > 行业新闻 > 未收钱,先缴税?千亿缺口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到底怎么了?

未收钱,先缴税?千亿缺口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到底怎么了?

时间: 2019-05-30 来源: 绿青网 作者: 刘畅 打印 字体

近年来,在能源低碳化发展已成全球大势的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的战略目标,能源主管部门顺势推出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引导政策。一大批新能源企业借势飞速成长,并带动行业实现了世界级的跨越式发展。耀眼成就的背后,强力的电价补贴政策功不可没。


不过,老话说得好,正所谓“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高额的补贴带来了可再生能源行业的辉煌成就,却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近来闹得轰轰烈烈的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未至,税费先行的现象,正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为三年后缴税


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存在着一种看似滑稽的合法现象:


可再生能源电量的补贴款已经被拖欠3年多,什么时候能拿到尚不清楚,但与补贴款相关的税必须先缴纳!即“收入,3年后甚至更久才能到账;税,先缴了!”


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普遍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即在发电的当月确认,同时计提增值税销项税额。


一般增值税按照月度报税,所得税按照季度报税。只要财务报表上确认收入,按照权责发生制,就要缴纳相关的税收,与实际现金收入无关。而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一般把拖欠的补贴收入记为“未开票收入”,按照金额先把税缴了,等若干年后收真正到补贴时,再按实际金额进行抵扣。


由于未纳入补贴目录的项目,主要是2016年3月份之后建设的。项目建成刚刚三年,目前所得税还享受“三年免征”的优惠,增值税还未抵扣完成,大部分项目补贴部分形成的税收,还没有实际缴纳,因此对此部分税收造成的补贴压力体会不深刻。一旦所得税过了三年的免征期、增值税抵扣完成,企业会马上感受提前缴纳补贴部分的税收造成的压力。


目前,部分进入前七批目录的项目,补贴也产生了拖欠,然而这部分项目的税收也一直是提前缴纳的。由于这部分项目已经过了税收优惠期,税收产生实际性缴纳,所以“补贴拖欠,补贴税先交”的窘境让很多企业叫苦不迭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曾算了这样一笔账:以风电行业为例,目前国家给予风电行业的年补贴额在700亿—800亿元,补贴通常会滞后2—3年,如果将现行的“权责发生制”改为“收付实现制”,即以收到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款为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每年可减少全行业资金成本约140亿元。


补贴缺口到底是怎么回事?


财政激励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从2006年开始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是补贴资金的主要来源,自2012年以来,受各种因素影响,补贴资金每年都存在缺口,且逐年扩大。


尽管补贴拖欠已经被行业诟病许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纳入补贴目录装机规模的扩大,这一问题正逐渐成为最后一根压死骆驼的“稻草”。从2012年6月起至2018年6月,我国共下发七批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目录,其中2012—2014年下发了五批,2016年8月下发第六批目录,第七批目录2018年6月才正式下发。补贴目录的出台间隔不断拉长,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步走高。


然而,即便行业已进入水深火热的处境,财政部却仍在补贴资金发放额度、发放时间、发放周期等一系列问题上“不明确、不表态”。


事实上,除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等几家官方代表机构偶尔会有相关数据透露之外,大部分从业人士无法通过公开渠道查询到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到底有多大。一个与行业息息相关的数据,90%以上的从业人士却没有明确的了解途径,“不透明”的数据情况无疑加大了行业的投资风险。


追溯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流程的相关政策依据,仅有2012年财政部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其设计,进入补贴目录的风电、光伏项目补贴将按照规定有序发放,但在制度设计之初也并没有预计到会出现如此大的补贴缺口。


从2014年补贴开始拖欠,到2018年形成数百亿乃至上千亿元的缺口,关于补贴发放的规则、流程等一系列问题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制度引导。不同的电网区域、不同的省份在补贴发放的跨度上均存在差异,而这些都“无据可依”。


补贴无着落,企业如何应对?


显然,补贴从目录制订到按时发放之间的多个环节已生“病灶”——并网的项目不知何时能够进入补贴目录,进了目录不知何时可以拿到补贴,拿到补贴也不知下一笔何时到账……


从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开始,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从并网到确定进入目录最快也要滞后18个月,补贴实际到手又要推后。换言之,企业拿到补贴已是一年半甚至两年之后的事情了。大大小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承受着巨额补贴拖欠,这让视资金流为生命的企业情何以堪?


补贴无着落,许多高度依赖补贴的可再生能源企业为了“求生”,不得不“求助”于民间高息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就是借利率高的还利率低的,借新还旧,边借边还。


除此之外,也有部分资金链面临断裂的企业干脆停产,还有一些进入补贴目录但拿不到补贴的企业甚至选择了直接“甩卖”电站,接手人以抵御风险能力较强的央企为主。


不过,即使是“抵御补贴拖欠风险能力更强”的央企们,也只能被迫接受补贴拖欠的现实。据国内某从事风电开发的大型央企知情人透露,补贴一拖十八九个月的情况大量存在。“各方面都非常积极在争取,电网也从不拖延,国家的补贴一到账,电网当天就可以下发到企业,但最关键的就是现在国家没钱给我们。”为此,大量被拖欠的补贴只能计入应收账款,“财务成本肯定会增加,但我们也只能等待,等到国家有能力拨付的那天。”


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已处于“平价上网”前夕,补贴逐步退坡直至取消是大势所趋,但历史遗留的巨额补贴缺口及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可视而不见。


本文综合自中国能源报、澎湃新闻、智汇光伏、光伏們等内容




返回列表

上一篇: 电动车又双叒自燃了!特斯拉真的要变成哥斯拉了吗?

下一篇: 微软沉海,苹果沼气:数据中心节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eesia@eesi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