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呈现向好态势,社会信心持续提振,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同时强调,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稳固,外部冲击影响加大。
针对下一步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充分备足预案,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并明确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会议释放出一系列积极政策信号,包括适时降准降息、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强融资支持、大力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升级、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等。
此次会议释放出的经济政策信号中,有哪些节能产业相关利好?能碳视界为您带来全面解读。
“两新"政策扩围提质:绿色消费升级加速
会议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
外需变动加剧的情况下,内需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产生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不仅是促进消费升级的新引擎,更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数据显示,2024年,“两新”标准提升行动已经发布能耗、污染物排放等重要标准168项,2024年全国新增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1.1万余个,1级能效家电销售额占比高达90%。据测算,2024年“两新”政策落地形成的节能量约28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300万吨。
“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既是对前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深化和拓展,也是更好地推动扩大内需、巩固经济向新向好势头、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会议首次使用“扩围提质”表述,意味着:补贴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更多符合先进生产力标准的产品将被纳入;标准提升行动将持续推进,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居民家庭的消费品质。
此外,推动政策持续发力,离不开资金支持。会议提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与金融协同撬动社会资本,以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有利于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为“两新”政策实施保驾护航。
城市更新加码:建筑节能崭露头角
会议指出,要持续用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实施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政策,加快解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空间日益受限。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将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在这一转型过程中,城市更新将成为关键抓手和核心引擎。从激活城市消费和投资的角度来看,城市更新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市场空间。
本次会议中,“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被放在首要位置。与以往表述相比,政策力度明显升级:“大力实施”到“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从“加力实施”到“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这一变化充分表明,城市更新已成为2025年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不仅能够显著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更能有效激发市场需求活力,与当前扩大内需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进程中,城市更新与节能改造犹如一对相辅相成的“黄金搭档”,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从大规模增量建设阶段转入以存量提质更新为主的新时期,城市更新在城乡建设中的比重持续提升。但客观来看,现有的城市建筑和能源基础设施等在能效水平、低碳性能等方面,与“双碳”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城市更新作为城乡建设领域践行“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窗口,若能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及早谋划布局,将大大降低未来的转型成本和实施难度。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更高标准的城市更新意味着更大的资金投入。在城市更新这一系统工程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始终是需要面对的课题。因此,想要把建筑节能降碳、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要求落实到城市更新当中去,离不开政策引导,如《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就提出,“要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快推进建筑节能改造”,这些政策为行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