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亟待提升!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亟待提升!

时间: 2023-08-31 来源: 电规总院 作者: 打印 字体



8月31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在京召开《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发布会。国家能源局监管总监黄学农,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曾嵘等出席会议,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能源电力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设计单位、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及媒体通过莅临现场、观看现场直播的方式,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电规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杜忠明致欢迎辞,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正院级)胡明主持发布会。


两本报告紧密跟踪行业动态,全面总结了 2022 年我国煤炭、油气等各能源品种的供需形势和能源科技、政策、国际合作等方面的主要进展,对电力行业 2022 年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分别研判了能源、电力发展趋势,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提出建议,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电规总院清洁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饶建业表示,我国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6.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9.2%。非化石能源发电实现新突破,2022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7亿千瓦,占比达到49.6%。风电、光伏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能源储运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电力输送通道不断完善,油气储运设施持续加强,新型储能、抽水蓄能规模再创新高。


2015-2022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增速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仍呈现刚性增长态势。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54.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十四五”前两年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74,与“十二五”“十三五”相比呈上升态势。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稳步推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至17.5%,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比重分别下降至17.9%和8.4%。煤炭发挥能源保供作用,消费比重上升至56.2%。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持续推进,2022年单位GDP能耗强度下降0.1%,碳排放强度下降0.8%,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节能降碳加快推进。


2021年、2022年能源消费结构对比


饶建业表示,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大容量海上风机、海风无淡化制氢、超临界CO2发电技术、潮汐能发电、水下油气等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重大创新工程持续推进,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发电,全球最大规模“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在库布齐沙漠开工,浙江亭山大容量换频站、安徽兆瓦级氢能综合利用站、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等项目投运。

《能源报告》显示,我国能源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提出了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要求。去年“十四五”现代能体系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此外,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原料用能、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包括近期出台的绿证政策等,都有效的推进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进程。在保供方面,先后出台了煤炭、电力等领域的系列政策,也有力的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此外,电力市场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电量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60%,市场交易主体范围和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绿色能源合作成果丰硕。

建设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

围绕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报告》提出了三方面研判:


1、新型能源体系的中心环节是电力。电力系统紧密连接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能够实现多种能源间的灵活高效转换,是供给侧和消费侧的核心按钮。

2、能源+融合发展将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同步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清洁低碳用能。“能源+”融合的模式可以充分挖掘新能源开发消纳潜力,减碳降碳的潜力巨大。

3、氢能高质量发展需重视产业链下游的多元化应用。氢能产业并不能止步于风光制氢环节,而是要包含氢能的制、储、输、用的全产业链,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经济、高效、安全的用好绿氢。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23》


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电规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强表示,我国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2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 25.6亿千瓦,同比增长 7.8%;全国发电量8.7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西电东送”规模约3.0亿千瓦,同比增长4.2%。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2022年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约1.5亿千瓦,占总新增装机容量的83.0%;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量约2500亿千瓦时,占总新增发电量的84.0%。


2022年全国各类电源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亿千瓦、万亿千瓦时)


《电力报告》显示,我国电力需求稳步增长。2022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用电结构继续优化,保持由二产用电向三产、居民生活用电转移趋势。未来三年,全国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预计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9.8万亿至10.2万亿千瓦时。

刘强表示,我国电力系统灵活性持续改善。“十四五”前两年,煤电“三改联动”改造规模合计超过4.85亿千瓦,完成规划目标的81%。截至2022年底,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4579万千瓦,新型储能累计规模约870万千瓦。新能源消纳问题持续好转,全国风电、光伏利用率达到96.8%、98.3%。未来三年,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统筹优化布局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煤电等各类电源。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势紧迫

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中心环节。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报告》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研判:


1、新型电力系统要在现有电力系统上创新升级。我国电力系统已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输电电压等级最高、多区域电网交直流混联的电力系统,并同步建成完备的电力工业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统筹谋划路径布局,科学部署、有序推进。

2、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亟待提升。当前,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但实际运行中提供的可靠容量不超过5%,且大多不能提供转动惯量,尚未形成可靠替代。为实现电量替代+容量替代+安全稳定替代的可靠替代要求,还需积极应用“传统技术+新型技术(风光功率预测技术、一体化控制技术、新型储能、负荷控制技术等)”探索多种实现模式。

3、以系统观念推动抽水蓄能高质量发展。抽水蓄能建设周期长,需结合系统需求、站址资源情况,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优化抽蓄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统筹区域与省级抽蓄布局的协调发展、统筹抽蓄与新型储能等其他调节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布局、科学有序开发建设。

4、沙戈荒基地开发要确保“三位一体”。为保障沙戈荒地区新能源高质量开发消纳,大型风光基地开发应以系统思维统筹优化风电光伏基地、调节能力和外送通道三要素规模、布局和时序。

5、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需坚持海陆统筹。我国海上风电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负荷中心,规模化开发建设有利于提升沿海省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需坚持海陆统筹,一体化规划。海上风电将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

6、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需协同建设。在新型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变革、新能源高速发展、多元矛盾亟待协调、电力安全保供以及多市场有效衔接等发展需要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意义重大。




返回列表

上一篇: 光伏98.7%!7月全国新能源并网消纳情况公布

下一篇: 我国绿氢规模化工业应用实现零的突破!

©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ervice Industry Alliance 能源环境服务产业联盟 京ICP备18013713号-2 技术支持:北京广元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电话:010-58460051 邮箱:eesia@eesia.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南磨房路37号华腾北搪商务大厦1001室(邮编:100022)